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他山之石
 冠粤路桥首页 -> 行业新闻
中国桥梁:辉煌的跨越

作者:苗木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就是一部人同自然

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

自然慷慨地

给予人类生存空间

却把光辉的顶峰

永远留在远方

于是

人类总得不断求索

在前行中

创造新的辉煌……

    ——题记

    近日,交通部党组授予润扬大桥“交通建设项目典范”荣誉称号,号召全国交通系统学习润扬大桥经验,弘扬“润扬精神”,建设和谐交通,谱写交通发展新篇章。

    四年多来,润扬大桥建设在国人中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今,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键入“润扬大桥”四个字,便会出现16.2万多个符合搜索条件的页面。

    润扬大桥位于江苏省中部城市镇江和扬州之间,是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斜拉桥和高架桥连成一体的组合式桥梁,加上引桥和南北连接线,全长35.66公里。其中南汊1490米的悬索桥,跨度为当今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悬索桥的南北塔高215.58米,相当于70层高的摩天大楼;直径近一米粗的主缆所用的钢丝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

    从2000年10月开工,经过四年半的时间,大桥提前半年建成。如今,她静静地耸立在大江之上,向远方发出热切的召唤……

    一个月前,我们一行三人到润扬大桥采访。那时,大桥尚未正式通车,她沐浴在灿烂阳光里,身姿伟岸,气势恢弘。走在大桥上俯瞰长江:长风如歌,浪涛拍岸,百舸争流……

    奔腾不息的大江,再一次见证了炎黄儿女走向新时代的脚步。

时代的呼唤

    中国有悠久的造桥历史,建设世界一流桥梁,是几代交通人的心愿。润扬大桥的建设始终在交通部党组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进行。交通部黄镇东老部长、张春贤部长和其他部领导多次到润扬大桥现场办公,并作出重要指示。

    关于桥,我国著名的桥梁大师茅以升先生有一段通俗而精辟的论述:“桥是空中的道路。桥的所在地总是险要地方,形成陆上交通之咽喉。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一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大师的论述,是我们解读润扬大桥的一把钥匙。

    历史给予我们最大的恩惠,便是让我们同真理相遇。“改革开放”,仅仅四个字,就为中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于是,国家有了开发浦东,推动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有了纵贯南北、连通东西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宏伟规划。

    长江是我国内河水路运输的主轴,也是生产力布局的主轴。镇江和扬州恰好处在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叉点上,又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的必经之路。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上帝的礼物”。她们的发展,会对周边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催生新的“经济板块”,形成一个由城镇群、港口群和产业群构成的经济密集地带。因此,在这里建桥,是天时、地利。润扬大桥的建成,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人文标志性建筑。

    润扬大桥的早期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出台的《江苏省交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中,已经列入了镇江和扬州过江通道的桥、隧两个方案。

    1992年,润扬大桥前期工作正式开始。

    关于前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原江苏省交通厅厅长、大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杨卫泽说了三个“紧紧依靠”:“紧紧依靠交通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紧紧依靠部、省技术顾问和技术专家组的指导;紧紧依靠工程沿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把润扬大桥建设成为创意新、品质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桥。”

    从开展前期工作到工程正式开工,用了八年时间。这期间,关于这座桥的桥位、桥型和桥名,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选甚至争论。很自然的,南、北两个城市对于大桥建设表达了不同的诉求。当然,其中也确有不和谐的声音,对大桥的前期工作形成了干扰。

    面对历史,我们没有必要回避、掩盖和粉饰。

    有一家外国公司,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直接找到国务院和交通部领导,要求介入润扬大桥的设计咨询业务,同时推荐采用他们研制的一种新型材料。经了解,这家公司并不具备权威部门认定的资质和资信,那种“新材料”也从未在同类工程中使用过。交通部有关部门认为:选择设计咨询单位,应该由业主根据市场经济规则运作,没有接受他们的要求。于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就在一次会议上,对润扬大桥提出了许多指责,说“这个悬索桥方案有似儿童瞎搞,越改越不合理,真是贻笑大方”,说这座桥是“为当地争丑,不是争光”,说大桥是一个“丑碑”。 

    显然,这些言论超出了学术争论的范畴。江苏省新华律师事务所向这家公司发出《法律意见书》,指出:“这些说法严重损害了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及有关部门的声誉,损害了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尊严。中国工程师在特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贬低中国人的智慧;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藐视中国法律,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聘请技术顾问和组建技术专家组的通知》中,我们看到了七位院士和大师的名字。以时任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由多名资深专家组成,他们的学识和权威性在国际公路桥梁界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进入新世纪不久,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院士满怀兴奋地致信时任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杨卫泽,说“经过一些波折,大桥终于开工在望。”他希望这个工程“为我国桥梁工程增光。”

    2000年10月13日,一切争论尘埃落定。这一天,国家计委发文批准了大桥指挥部的开工报告,并将大桥正式定名为“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从梦想出发

    梦有翅膀,梦会飞翔。

    然而,只有当梦结结实实地停靠在土地上的时候,“梦想成真”才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面对着长江天堑,有多少代人梦想过飞翔?企盼过桥梁?

    在润扬大桥正式开工之前,身为扬州人的江泽民同志,满含深情地说,我上小学时候,看到老百姓过江很困难,就想,如果这里能建一座桥,那该有多好呀,那真是为老百姓造福呀!

    对此,感受颇深的还有镇江人李岚清同志。他在大桥模型前回忆说,我们在童年时代,就有这样一个梦:什么时候能够有一座桥过去就好了。我离开镇江到上海去念书,从来没到过江北。那时候要摆渡,很难过去。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到过扬州。

    同样的梦,世业洲上的哪一个居民没有做过?

    世业洲,一个江心孤岛。生活在岛上的1.5万名群众,以种地和捕鱼为生。他们同镇江、扬州的交通往来就靠小船。世世代代,不知道有多少回被风雨阻隔,多少人被浪涛吞噬?他们的生活和生命,都被天堑紧紧地包围着。因此,他们平日最大的企盼就是风平浪静。

    心可以飞出去,想象力可以飞出去,人却被禁锢着。

    修建润扬大桥的消息让世业洲的居民有了盼头。但是,当他们听说大桥要从世业洲的头顶飞过的时候,他们不安了。他们给省政府写信,甚至还拦住了前来视察工作的交通部领导的车。一句话:强烈希望大桥能通到他们的家门口。

    世业洲上,大小车辆算上拖拉机还不到100辆。大桥通下去,就得增加两亿多元的投资。但是,如果有了这座桥,世业洲的发展潜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世业洲的资源将会得到充分开发,老百姓奔向小康的步伐将会加快。于是,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决定修改设计,为世业洲增加一座互通式立交桥。

    世业洲的居民笑了。这一笑,满含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

    老百姓把驻在家门口的建桥工人视为亲人。大雨天,建桥人不能出门买菜了,老百姓就把自家的菜呀鸡呀送到工地食堂,好像重现了当年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渡江的情景。

    “乐为大桥建设拆房屋,愿为大桥建设让土地。”扬州远西乡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殷作琴,刚刚花了十多万元建起了两层楼房,却因为修建大桥连接线需要拆迁,真的很可惜。老人却说:“我家再难也不能拖大桥建设的后腿。”她果断地拆掉了新房,还说服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高高兴兴地结伴到新的宅基地上去造新屋了。

    还有不少学生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为大桥建设捐款。正在东南大学读书的学生高正平,捐献了自己全年的奖学金。孩子们把对家乡的热爱和忠诚,注进了润扬大桥那巨大的锚碇和高高的桥塔之中。

    春节时候,一位70多岁的扬州书法家赶到工地,送来了他写的一副对联:工人阶级万岁, 历史功绩永存。

    在老百姓眼里,润扬大桥是一个民心工程,是一座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2000年10月20日,雨后初晴。长江之滨,彩霞、彩旗辉映着人们的笑脸,扬州和镇江的一千万人民,用热烈和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他们梦想成真的喜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挥锹培土,为润扬大桥奠基。

    这一刻,中国建桥史上一曲辉煌的乐章轰然奏响。

    润扬大桥建设吸引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目光。2004年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润扬大桥。总书记殷切希望大桥建设者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努力为实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也先后来到工地。他们走向润扬大桥的脚步,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是一方中华儿女为新时代创造奇迹的热土。

谁持彩练当空舞

    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润扬大桥第三次省部领导现场办公会议”上说:“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代表了当前我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自润扬大桥开工建设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江苏省和交通部领导现场办公会。每一次会议上部长都会作长篇讲话。会议开了三次,三次讲话的题目是:《质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根本》、《科技进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保证》、《管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关键》。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中国桥梁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理念的提升、管理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在这里,中国建桥人将会面对和解决许多世界级的技术难题。换句话说,这个工程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风险。

    一桥四方,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汇聚了我国桥梁界的精英,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将要在这里接受空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1998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郑明珠,风尘仆仆来到长江之滨。她曾经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钢箱梁悬索桥——著名的虎门大桥。她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在我国桥梁界得到广泛的尊重。这一次,她又担起了设计润扬大桥总工程师的重任,和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吴寿昌、桥梁室主任韩大章等几十位设计师一起,为润扬大桥绘制蓝图。

    在设计现场,专家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郑明珠和设计师们一遍遍审核着那些犹如繁星的计算数据。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万多张设计图纸,装订成厚厚的一百多册,每一张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

    开工以后,设计师们又深入工地,亲历着大桥从图纸上走下来的喜悦,聆听着大桥变成现实的铿锵脚步声。

    在润扬大桥建设中,监理是工程的卫士。他们“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在润扬大桥繁忙的工地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间。他就是总监代表、我国桥梁界资深专家陈新院士。院士来做一个工程的监理,这在国内工程界并不多见。 

    陈新院士把监理工作的“守法、诚信、公正、科学”原则,细化为:坚持旁站,检查到位,不留空白,实事求是。陈院士以近乎苛刻的严格,赢得了大桥建设各方的尊重。他说:“在润扬大桥,监理是一项使命神圣的工作,必须提高精品意识,保障质保体系有效运行。”

    另一位重量级的总监代表是博士程志虎,他的手上总提着一部电脑,那里储存着大量的数据和工作照片。在润扬大桥,程博士致力于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他说:“不按程序工作,孕育出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程博士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人是一个模糊而灵活的概念,一定要有品牌标识。所以,来自中国船级社的监理工程师们,一律穿白色工作服,被工地称为“白色旋风”。

    中国船级社监理队伍主打素质牌。他们在润扬大桥的监理工作,被江苏省有关部门评了98.15的高分。

    建设润扬大桥,全国有十多个省(市)的施工单位中标,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长江之滨,同江苏人民一道,打造世纪精品。

    中港二航局润扬大桥项目部承担的南汊悬索桥的北锚碇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超大超深的基础工程,基坑长69米、宽50米、深50米,大体上相当于17层楼高、九个半篮球场大。一位院士说,北锚碇是“中国第一,世界罕见”。因此,它被称为“神州第一锚”。

    北锚碇之难,首先难在地质条件复杂:在两米多的土层下,是十几米深的豆腐脑一样的淤泥和粉细砂,而且基岩破碎、起伏不平。这里,离长江江岸只有70米。在这样的条件下挖偌大一个坑,上百人在数十米深的大坑里作业,一旦坍塌或漏水,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带案招标”的项目。所谓“带案招标”,就是把解决难题的责任和任务交给了施工单位。

    中港二航局项目部经理林鸣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让北塔稳如泰山,北锚坚如磐石。”林鸣为了这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精心组织信息化施工。在施工环境内埋设近两千个传感器,由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基坑内的一切细微变化就始终处在受控状态,这样,施工者就掌握了工程的主动权。

    科技创新保障了施工,也保障了安全。但是,毕竟是在充满危险的基坑里作业,有人感到恐惧。林鸣看出了大家的顾虑,他拿个小凳就坐到了坑底。他这一“坐”所产生的安全系数,比任何科学测算都更让人安心。

    仅仅用了六个月,北锚碇基础工程就胜利完工了。

    在施工期间,从工人到部长,一样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基坑完成挖掘后,交通部黄镇东老部长下到50米深的坑底,抚摸着那钢筋水泥的墙壁,脸上浮现出成功的欣慰。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万骏义说:“北锚碇成功,是人努力,天帮忙。”浇筑混凝土层的前一天,下了一场瓢泼大雨,能不能按时开工成了问题。就在人们担心的时候,雨突然停了。连续浇筑四天四夜,再也没有下过雨。完工后十个小时,大雨才又杀了一个回马枪。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黄镇东老部长亲自下达了封顶令。那天晚饭时,从不喝酒的黄部长走到现场总指挥吴胜东面前,给他敬酒。

    润扬大桥日日夜夜牵动着江苏省和交通部领导的心。省委书记、省长们、部长们、总工们来过多少次,已经无法统计了。凡是在关键时刻,这里总会有他们的身影。在南汊悬索桥架设主缆时,张春贤部长又一次来到工地,他登上200多米高的猫道,察看施工情况。

    架设主缆,其艰难的程度就像当年解放军横渡大渡河。身在200多米高空,脚下是滔滔长江,即使没有恐高症,腿脚也会不由得打颤。那天,陪同部长上去的人介绍说,张部长察看了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非常满意,心情轻松地和大家谈笑风生。

    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局是润扬大桥主力施工队伍之一,他们承担着悬索桥南锚、南引桥和悬索桥上部的安装工程,副局长韦世国担任项目部总经理。

    南锚碇施工是大桥的又一个关键性工程。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们将煤炭、矿山的冻结施工技术引入桥梁施工,实现了工程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这项技术确保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被部领导称赞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典范”,项目部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2003年春节,除夕之夜,韦世国的妻子和女儿从西安来到项目部看他。自从大桥开工,团聚的机会对于这个家庭就格外珍贵。女儿中考时,韦世国买了两台传真机,每天晚上11点后,就用电话和传真辅导女儿学习。大年初一,他把妻子和女儿领到大桥上散步,妻子深深地被大桥的宏伟壮观所吸引,她由衷地说:“看来,我这个带工资的保姆应该为你自豪。”

    润扬大桥建设指挥部是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的群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里是“家和万事兴”。每个人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了,不用防备别的什么。

    人到中年的副总指挥钟建驰,四年多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为了组织科学施工而彻夜不眠,他消瘦的身材见证着他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是江苏省十届人大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参加了京杭大运河整治工程。20多年来,在交通建设漫长的战线上南征北战。他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获得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的“江苏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功臣”称号。

    钟建驰有一篇文章《江上长虹,心中彩虹》,写得激情澎湃。他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让我们架起理想和信念的风帆,励志奋发,为民族腾飞打造强有力的翅膀。”

    总工程师吉林,书生模样。他是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交通科技英才”、“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他的专著《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关键技术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组织编写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维修养护手册》,成为全国交通行业大型桥梁建设管理和养护的重要文献。2004年,因为在润扬大桥出色的科技成果,他又当选为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

    他关于学习的议论洋溢着浓浓的书卷之气。他说:“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马丁测算,目前人类的知识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百分之八十。”他呼吁:为了我国桥梁技术步入世界前列,交通人一定要终生学习。

我国桥梁精英们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才华培育了润扬大桥,同时,也培育了“润扬精神”。这就是:“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

    精神的魅力永恒。因为有了“润扬精神”,润扬大桥青春永驻。

“润扬人”

    润扬大桥的建设者,喜欢把自己称作“润扬人”,字里行间流露着由衷的自豪和自信。“润扬人”这三个字,字字千钧,蕴涵着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建桥人,天天面对着艰难险阻。一座座桥梁,就是建桥人灵魂的塑像。他们,注定一生要和天堑打交道。面对着江河湖海、深渊沟壑,年年岁岁,生命化做坦途……

    心中只有坦途,只有远方。在润扬大桥,人们心目中也只有工期和质量。好像,这里摆脱了红尘的纷扰,生活变得很单纯。

    四年多,这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对于陌生人来说,好像是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上——

    有的人生病做手术,伤口没有愈合,就缠着医生要求出院,带着一大包药跑回了工地;

    有的人母亲生病,抽不出时间回去探视,以致没有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有的人,举行婚礼的第二天就回到了轰鸣的搅拌机旁……

    真的,这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有一则希腊神话说,大地是万物之母,石头是母亲的骨骼。把石头从头顶扔到背后去,石头就都变成了人。据此,一位英国作家写了一首诗,极言人之坚强——

    “从此人心坚硬,任劳任怨,

    证明我们的身体本是岩石。”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参加施工的有两三万人,他们的心之所以坚硬,因为承载着美丽的信念和追求;如岩石和钢铁般的,也不只是身体,还有他们的意志和品质。

    钢桥面铺装是悬索桥工程的又一个关键性工程。指挥部工程处副处长冯兆祥是这项工程的现场指挥。他说:“钢桥面铺装沥青,对于环境和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把沥青铺在钢板上,让沥青和钢板紧紧结合在一起,要求温度越高越好。而且,施工环境中不能有灰尘和杂物。如果有一滴汗水掉在钢板上,沥青就会起泡,日后这个气泡会自己长大。”据说,有国外同行做过试验:铺装沥青时,在钢板上留下了一滴水大的气泡。10年后,这个气泡长成了篮球那么大。

    在润扬大桥,对于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来源于他们对于创造精品工程的深刻理解。桥梁工程界权威人士认为:今后,我们应该用“品质”这个词来谈工程质量。所谓品质,就是总体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工程质量的安全耐久性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打造桥梁工程的品质、品位和品牌。

    桥面铺装时,为了不留下一个可能膨胀的气泡,施工选择在最热的七八月份进行,作业时间定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时,桥面的温度是50多摄氏度,沥青的温度是110摄氏度左右。为了不让一滴汗掉到桥面上,工人们穿着长袖的棉布衬衫和布鞋,脖子上围着毛巾。

    人们对高温的承受极限接受着挑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高涨的工作热情。常常,他们相互看着被晒得黝黑的面孔,轻松地幽上一默:“大桥上来了这么多非洲朋友。”

    冯兆祥和工人一起,天天在桥上。一样的打扮,一样的工作时间,整整两个月。工程一完,他就发高烧住进了医院。这位年轻的副处长,在热浪里,他只流汗,不流泪。可是,当他躺在病床上,总指挥吴胜东来看他,告诉他:“经检验,铺装质量完全合格。”这时候,冯兆祥却像孩子一样,哭了……

    解读润扬人的行为,是用概念化的词语所不能概括的。润扬人,血液和神经都同大桥连在了一起:脉搏是同一个节拍,体温是同一个刻度。润扬大桥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工程师陶建飞,工地的水泥专家。润扬大桥的北锚碇和200多米高的北塔所用的全部低碱水泥和混凝土,都是按照他研究的配合比配制的。为了保障锚碇、桥塔的内在密实和外观漂亮,需要配制一种低碱水泥。没有现成的配方,国内的一些添加剂也不能和其他原材料完全融合,只有在反复的摸索和试验中去找到最佳比例。

    陶建飞把自己关在高温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做着试验,工程急等哪!日日夜夜,他在封闭的实验室里经受着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考验和折磨。

    他的妻子从湖北来看他,两天中,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同他打个照面。其余的时间,他全是呆在实验室里。

    妻子要回家了。临走,她来到他的实验室外面,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此时,陶建飞心痛了,他走上前,拥抱了妻子,安慰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两个人沉默地对视着……

    听着这个故事,我想起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的话:“心灵和心灵的对视能够产生伟大力量。”诚哉斯言!理解和爱,真的都是伟大的。

    经过了300多组的试验,陶建飞成功了。他研究的水泥混凝土已经筑成了高高的桥塔,直插蓝天。世界桥梁协会主席伊藤学由衷地赞美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漂亮的混凝土。”

    2002年元旦,润扬大桥二航局项目部喜气洋洋,一个简朴而热闹的婚礼正在这里举行。

    新郎孙立军来自海滨城市秦皇岛,是主任工程师;新娘宋寿清是安徽人,在项目部实验室工作。他们在润扬大桥相识相爱,在润扬大桥工地上结婚。

    这是一对多么幸福的年轻人啊,润扬大桥为他们的爱情作证,那证词就是钢筋水泥书写的——天长地久。

    也是这一年,新年刚过,大桥建设者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他叫彭润扬。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来自吉林省交通建设总公司的职工:男的叫彭宪涛,会计;女的叫孙秀清,工程计量员。他们结婚后蜜月没有度完就来到了润扬大桥工地,投入到紧张的北连接线工程中。一个新的生命在搅拌机、压路机的轰鸣中孕育着,这对夫妻决定,就让这个孩子在润扬大桥出生,而且给孩子取名:彭润扬。多么响亮的名字!在这个名字里,这对年轻的父母寄托的爱是双重的:对儿子的爱和对润扬大桥的爱。

    如今,大桥建成,彭润扬已经是一个3岁的小男子汉了。他的父母对润扬大桥的情感就融化在他茁壮成长的生命之中……    

总指挥的风采

    出发去采访润扬大桥之前,我先在互联网上浏览了有关大桥现场总指挥吴胜东的材料。知道他1968年南京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1992年到江苏省交通厅规划计划处工作,1994年被派到江阴大桥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1998年开始负责润扬大桥的前期筹备工作。

    吴胜东获得过很多荣誉。1996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1999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阴大桥建设功臣”;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交通系统勤政廉政好干部”。

    我们到镇江两天没有见到吴总。

    第三天,我们吃晚饭的时候,他来了。吴总个子不高,浓重的长寿眉里有几根特别显眼的白眉毛,这使他显得慈眉善目。他那一脸灿烂的笑容,普通得就像晨练人群中一个和善的老头儿。他说,三天里,他从南京到北京到重庆,又回到镇江。当我们惊诧于他的效率时,他说:“习惯了。”原来,在大桥前期工作阶段,单是催办批复,他就跑过60多趟北京。

    我们的采访是在晚上9点多开始的。之前,他在大桥上检查照明工程,这使我们有机会欣赏了润扬大桥的夜景。

    大桥上照明工程一启动,润扬大桥美仑美奂,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悬索桥像两架巨大的竖琴,变幻闪烁的灯光是她跳跃的音符;斜拉桥如同两只硕大的蝴蝶,翩跹起舞的翅膀五彩缤纷。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不由自主地忘情忘我,只剩下了深深的陶醉……

    听吴总说大桥,感受着一种风浪过后的轻松。他说:“这个工程是有很大风险的,出了事就得坐牢。就说北锚碇施工,人在几十米的地下干活儿,头顶着长江,人命关天啊。所以,在润扬大桥,无小事,无易事,无虚事。”

    在一个大型工程上当指挥,还有另外一种风险,时时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意志和品质。

    开工后不久,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来拜访他,提了一盒茶叶。临走,反复叮嘱:这茶一定要自己用啊。吴总敏感地意识到这里有鬼了。打开一看,里面果然装满了成捆的人民币。他脸上肌肉几乎被扭曲了,喝令那人把“茶叶”原封不动地提了回去。

    指挥部很多人知道这样一个公式:100-1=0。意思是:只要廉政出了问题,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提出这个公式的人是当时某地方交通厅的一位领导。非常可悲,他用自己并不光彩的结局验证了这个公式的正确。

    大桥建设初期,有一家公司未能中标后,对媒体发表了一通不负责任的言论,指责润扬大桥的招投标工作暗箱操作。这家公司的指责登上了国内一家有影响的内参刊物,有关部门派来了调查组。经过充分的调查之后,五条结论高度评价了润扬大桥的招投标工作。调查组认为:润扬大桥的招投标完全符合我国的招投标法,根本没有行政干预,充分肯定润扬大桥的招投标工作是廉洁的。

    和诋毁者的愿望相反,这一刁状,告出了一个勤政廉政的典型。在润扬大桥施工的一位负责人说:“在这里施工,我们不需要搞公关,只要一门心思做好工程就行了。”

    2001年,润扬大桥指挥部被人事部、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单位”。

    吴胜东说,他的人生追求就是两句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事。”当干部,无非是两个“干”字:一是干事,二是干净。干事,体现着一种精神;干净,则是一种境界。在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面前,只有干事和干净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经受住考验了,我问心无愧。”

    江苏省派驻润扬大桥纪检监察办公室副主任王家勋十分了解吴胜东。他介绍说:“吴总连续四个春节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了。除夕之夜,他总是到施工单位,和工人,和来探亲的家属们一起,像一家人似的,热热闹闹地过年。”他喜欢孩子,他有一个可爱的外孙女。每每在忙完一天之后,只要孩子没有睡觉,他都会在电话里倾听那稚嫩的呼唤,享受天伦之乐……

    吴总做过宣传工作,会写文章。他的文章里不乏让人击节赞赏的佳句:“让我们唱着往前走!”他用诗的语言,激励润扬人在千钧重担面前,神采飞扬地去迎接挑战。

    他的文章也不乏深刻。在一篇《而今迈步从头越》里,他写到:“苦与乐,宛如建桥人情感世界的两个主色调,其对立、统一、转化、发展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展示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因而,我们多姿多彩。”这是他对于自己作为一个交通人的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辨。他很辛苦,可恰恰是在辛苦中,他很快乐。他在辛苦中惬意地享受这一份快乐。大概,一个人大彻大悟之后,苦与乐就没有界限了。

    吴总的人生确实很精彩,他把生命活成了诗,活成了哲学。

润扬大桥与诗

    润扬大桥指挥部有一张小报《润扬人》,办得颇为讲究,虽然只有4开大,但是内容丰富。难得的是,《润扬人》报上几乎每一期都有诗,作者大多是润扬大桥的建设者。这些诗,很青春,很阳光,从中可以感受到大桥建设的脉搏,认识和理解建设者的胸怀、理想和情操。

    二航局项目部有位诗人史东立,他在《建桥人》里这样描写工友们(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形象:

    “久久地,我把你凝望

    一脸豪情满面风霜

    一脸相思一脸眷恋

    一脸笑意一脸昂扬

    你说你也许命中注定

    这辈子就喜欢这一行”

    建设者们的作品里,洋溢着久违的诗的激情——

    “把歌像雷那样喊出来

    把苦像酒那样喝下去

    让双脚长出大树的根须

    继而昂起高贵的头颅

    ……

    是的,我就是为风暴而生的

    就像节日里升起的礼花

    把生命中最美的部分呈献给天空

    呈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

    ——厉云:《献词》  

     像高大的树木一样,他们为风暴而生,为祖国而生。建桥人,就是这样顶天立地的汉子。

    在建设者的心目中,润扬大桥是他们向天空展示的一本大书,字里行间透露着无比的自豪——

    “让空中飞鸟、天上日月

    阅读伟岸,阅读磅礴

    阅读坚定,阅读安详……”

    ——冯亦同:《你的名字》

    当然,建桥人的诗并非全是钢铁的音律。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感情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的诗不止豪迈,不止粗犷,也有柔情似水,也有眷恋和思念,也有对爱情的向往。佚名写的《今夜,江上无风》,就是一首让人一咏三叹的佳作——

    “今夜,江上无风,

    闷热的江岸几声虫鸣。

    水中一轮无声的月亮,

    多像我一颗漂泊的心。

    月儿你也远去吧,

    飘进妈妈苍老的梦境。”

    善于抒情的史东立,还有一首《致我亲爱的儿子》 ——

    “手握电话听你磕磕绊绊的童音

    分明是天使在为我歌唱

    你那一声清晰的‘爸爸’

    早已让我泪流两行

    多想亲一亲你光洁的小脸

    多想把你高高驮在肩上

    让你咯咯的笑声驱走我一身疲劳

    让你柔软的小手摸得我脸上发痒

    可是,现在这一切还只是愿望

    等到大桥落成

    我们一起站在桥头上

    让幸福在蓝天上痛快地飞翔”

    矫情不是诗。虚伪不是诗。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眼里一定满含泪水。因为他对儿子爱得太深太深,他对大桥爱得太深太深。只有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内心体验,才能唤醒如此动人的诗的灵感。

    《开吊塔的小姑娘》,则让我们看到了建桥人另一个侧面。他们,有点机智,有点调侃,有点浪漫地冲着高高的吊塔唱歌——

    “开吊塔的小姑娘,坐在塔棚上,

    朝霞是你的胭脂,

    月亮是你的脸庞。

    轻风是你的悄悄话,

    雨为你梳妆。

    ……

    哪天你要当新娘,

    嫁也嫁在工地上。”

    润扬大桥的建设者们,用诗守望着大桥,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社会上有些哼哼唧唧、无病呻吟让人一头雾水的所谓诗迥然不同,这样的诗,才是我们时代的强音。

    润扬大桥建成了,在我国悠久的桥梁建设历史上,中国建桥人又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跨越。建设者们,又要收拾行囊神采飞扬地往前走。大桥指挥部综合处副处长、诗人陆新民写道——

    “祖国请检阅吧

    你信赖的交通人,正庄重地

    接过历史接力棒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为你打造一个凯歌高奏的

    今天和明天……”

图为润扬大桥鸟瞰,由本报记者杨秉政用无线遥控方式拍摄。




相关新闻:
打印 | 关闭